慢性宫颈炎的误区

发布时间:2023-12-15   来源:未知    
字号:

宫颈炎症以往分为急性宫颈炎及慢性宫颈炎, 且慢性宫颈炎的内容多, 第 7 版《妇产科学》教材不再采用此分类。只讲宫颈炎症, 其依据: 国外教科书极少有慢性宫颈炎的分类; 中国以往教科书中慢性宫颈炎的主要病理类型为: 宫颈糜烂、宫颈肥大、宫颈腺囊肿、宫颈息肉, 这些病理类型有些命名不准确, 有些无临床诊断及治疗意义。

欧美国家妇产科教科书已废弃“宫颈糜烂”这一术语, 改称为“宫颈柱状上皮异位(columnar ectopy) ”, 认为其不是病理改变, 应该属于宫颈生理变化。废弃“宫颈糜烂”依据: ①显微镜下所谓的“糜烂面”, 实为被完整的宫颈管单层柱状上皮覆盖, 柱状上皮菲薄, 其下间质呈红色, 肉眼看似糜烂, 并非上皮脱落、溃疡的真性糜烂。②阴道镜见到原始鳞- 柱交接部外移。③正常宫颈间质内有免疫反应的淋巴细胞, 宫颈间质内淋巴细胞浸润, 并非一定意味有慢性宫颈炎症。

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是否治疗, 取决于是否合并感染、有无症状。无症状、未合并感染者不需治疗; 有症状、合并感染, 如分泌物增多, 有接触性出血, 应在细胞学检查阴性后, 给予药物治疗或物理治疗。以往教科书描述宫颈肥大为: 受慢性炎症长期刺激, 宫颈组织充血、水肿, 腺体和间质增生, 在腺体深部可能有黏液潴留形成囊肿,宫颈呈不同程度肥大、硬度增加, 但表面多光滑,有时能见到宫颈腺囊肿突起。其实, 宫颈肥大并无具体的诊断标准, 关键是并无治疗意义。

宫颈转化区鳞状上皮取代柱状上皮过程中, 新生的鳞状上皮覆盖宫颈腺管口或伸入腺管, 将腺管口阻塞, 导致腺体分泌物引流受阻、潴留形成囊肿, 称为宫颈腺囊肿。镜下见囊壁被覆单层扁平宫颈黏膜上皮。检查见宫颈表面突出多个青白色小囊泡, 内含无色黏液。正确认识应该是宫颈腺囊肿仅是宫颈转化区生理改变的结果, 并非炎症, 其意义提示此处曾为原始鳞- 柱交接的起始处, 并无临床治疗意义。

宫颈息肉发生机制至今不明, 过去认为是慢性炎症刺激导致宫颈黏膜增生形成的局部突起病灶。事实是 50%宫颈息肉发生在绝经后, 而绝经后宫颈炎症却较生育年龄妇女少得多。多数国外教科书将宫颈息肉归为宫颈良性增生病变。

基于上述认识, 第 7 版《妇产科学》教材中不再有慢性宫颈炎这一名词。第 27 章标题为宫颈炎症, 内容相当于急性宫颈炎。

性传播疾病的高危人群的宫颈炎常分离到的病原体是淋病奈瑟菌及沙眼衣原体。对性传播疾病的低危人群, 病因不清楚, 可能与细菌性阴道病或生殖支原体感染有关。

应牢记宫颈炎症具有诊断性的两个临床体征: ①宫颈管口或宫颈管棉拭子标本见到黏液脓性分泌物。②棉签轻轻插入宫颈管, 容易诱发宫颈管出血。分泌物白细胞检查: 2006年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推荐的诊断方法为阴道分泌物白细胞10/高倍视野, 并排除阴道炎症。Novak′s 妇科学(2006 年)推荐的诊断方法为宫颈管分泌物中性粒细胞30/高倍视野。2006 年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推荐诊断淋病奈瑟菌及沙眼衣原体的检测方法为核酸扩增法。诊断淋病奈瑟菌中国应用较多的是培养法; 诊断沙眼衣原体多采用抗原检测方法。并应进行细菌性阴道病的检测。

根据病原体进行相应治疗。宫颈炎属下生殖道感染, 针对淋病治疗方案( 大剂量、单次给药) , 选择的是无合并症淋病的治疗, 合并上生殖道的感染不能采取此方案。对于宫颈炎持续存在, 又找不到病原体的患者, 尚无有效治疗方法。


参考资料
苏州供卵助孕
专业代孕公司
试管代孕咨询
苏州助孕哪家好